兩青年創葡式小食店 冀打造手信產品
近年澳門小食遠近馳名,吸引各地旅客慕名前來。兩名本地青年馬文軒、Cardo抓緊機遇,半年前開設以葡式小食為主打的店舖澳啦啦Olálá,希望通過美食傳遞澳門文化,打造本土品牌,讓更多人了解澳門獨特魅力。未來該店期望除了做好店舖產品銷售,還希望不同口味的急凍馬介休球能夠在本地超市上架,並作為手信推廣至更廣闊的市場。
疫後旅客熱衷小食
店舖兩位負責人有着不一樣的職業背景,馬文軒從事過多個行業,且具備創業經驗,其拍檔則在零售行業深耕十五載,對設計、營運更有經驗。二三年初,通關復常後,澳門旅遊業逐漸復甦,旅客對小食的熱衷讓二人看到商機,且小食類創業成本相對較低,創業念頭由此萌生。
確定方向後,二人圍繞具有澳門特色的葡式文化小食展開研發,最後認為馬介休球作為葡式前菜,通常在餐廳才能品嘗,若能打造為小食進行推廣,相信可豐富本地小食品類。故二人反覆試驗,不斷調整食材搭配和口味,探索不同餡料組合。
創新口味選擇豐富
儘管二三年已計劃創業,但店舖選址困難重重,熱門旅遊區租金高昂,難以負擔,稍微偏僻的街道則不符合預期,久而久之計劃暫時擱置。直到二四年,博企舉辦關於活化草堆街招募計劃,二人膽粗粗提交計劃書,更成功入選,店舖得以在草堆街落地,並於同年年底開業。
該店除了主打各種口味的馬介休球外,還對常見的沙甸魚進行創新,製作新醬料並以“批”作為載體,讓人耳目一新。他們還改良澳門土生菜中葡式雜燴“大煮”,讓旅客像品嘗牛雜一樣,吃到本地特色菜系。此外,還有不同款式的甜品及飲品,菜單選擇相當豐富。
店舖開業至今半年多,過程可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至今仍面對諸多難題。產品方面,雖馬介休球在本澳較為聞名,但對於內地旅客而言較為陌生,且名字音譯來自葡語,導致許多顧客望而卻步。即使向旅客解釋是鱈魚球,但似乎只有小部分旅客對此感興趣。
地理位置上,草堆街雖鄰近大三巴、新馬路等熱門旅遊區,但這條街道並非旅客必到之處,平日到訪客量較少。早前“五·一”黃金周大量旅客訪澳,店舖生意仍不算理想,讓二人不得不深思如何讓店舖穩定經營。
目前店舖尚未達到收支平衡,為了迎合市場及穩定經營,正研究對馬介休球口味、外觀進行改良,如增加鮮豔醬汁讓產品拍照更好看,提升產品的吸引力。同時,計劃根據市場反應調整產品,暫停部分損耗較大的食品供應,未來或以預訂方式重新推出。
善用空間增打卡點
店舖現已投入五位數資金在各大社交平台宣傳推廣,但尚未獲得較多曝光,未來二人打算加入自媒體行列,拍攝更多內容為店舖宣傳。待小食店經營上軌道後,二人希望進一步利用舖位的其他空間,如計劃在二樓售賣品牌周邊產品,天台則改造為融入澳門路牌元素和露營風設計,吸引顧客打卡。展望未來,除了做好店舖自身產品銷售,長遠希望不同口味的急凍馬介休球能夠在本地超市上架,把產品打造成澳門特色手信,推向更廣闊的市場。
本報記者 馮靖欣
經營三問:
1、如何提高旅客對產品的興趣?
2、如何推廣品牌讓大眾認識?
3、對該店發展方向有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