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航權 壯大客源市場
近年澳門積極開發國際旅客市場,上半年月均迎來逾二十萬國際客,尚未回到疫前水平。今年旅客量有望追回疫前,國際客增長能否緊貼大市步伐?
疫後中央增加開放自由行城市,今年元旦起,珠海、橫琴分別實施“一周一行”、“一簽多行”,加上交通配套完善,澳門通關便利化,自由行客量超越疫前水平,特別是大灣區自由行旅客激增,進一步加速內地旅客復甦。今年首五月內地旅客已回到疫前約九成五水平,佔整體旅客比例由去年同期七成升至今年的七成二。
旅客基本盤形勢大好,當局加快開拓國際市場,先後到海外不同城市舉辦路演,並在港推出車票、船票優惠,鼓勵訪港國際旅客轉來澳門“一程多站”取得一定成效;休企運用各自客源網絡、母公司背景優勢,在世界各地拓展國際旅客。今年首五月國際旅客保持雙位數增長,但未及疫情前八成水平,客源多元化仍有距離。
回看本澳國際航線網絡覆蓋不及鄰近地區,航班時間選擇較少。除熱門的曼谷、首爾等國際航點有較多航空公司競爭,航班時間選擇較多,國際航點只有基地航空公司獨家經營,機票價格、航班選擇欠競爭力。疫後情況更顯著,多少拖慢國際旅客復甦。
近年吸引國際旅客訪澳,主要借助鄰近機場的航空網絡,未有充分用好本澳的航空協議、航權資源。隨着《民航活動法》明年二月起生效,打破三十年航線專營壟斷,藉此機會須要加強監管引導航空公司,用好澳門第五航權資源,開發中轉經停的航線市場,壯大民航客源市場,適當引入基地航空公司。同時政策傾斜鼓勵外地航企開拓澳門市場,以競爭引導票價走向多元化,讓國際旅客能夠便利地直飛抵澳或中轉來澳,毋須再捨近求遠經周邊機場接駁陸、海運輸。
因應民航新法生效在即,當局未來須要做好頂層設計,加強統籌協調,引導航企適度競爭,由近至遠開發國際客源市場,加快客源多元步伐,配合澳門長遠發展定位。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