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合抵買需求 重振展銷會
展銷會曾是澳門會展業發展起步點,見證行業“從無到有”,也是疫後刺激消費的核心場景。隨着本澳會展業逐步邁向專業化、國際化,行業格局迎來重大轉變。近年,在澳舉辦的會展活動雖持續增長,但展銷會的角色和功能正在弱化。未來須思考會展業多元發展方向,重燃展銷會帶動消費的熱情,為行業出力。
展銷會素來深受大眾青睞,核心競爭力在於把豐富多樣的商品和服務集中展示和銷售,提供比實體店更具吸引力的價格,成為便捷和優惠的購物平台。展銷會模式既為參展商創造展示和銷售產品良機,也為消費者帶來另類購物體驗,各取所需。
如今,本澳會展業迎來快速發展契機,國際會展活動不斷上升,專業觀眾數量同步增多。澳門辦展的優異成績,在國際舞台上大放異彩,令“會展+”的可能性無限伸延。專業展覽增多,是會展業發展的良好趨勢及目標,反映澳門行業水平和地位正在提升。但近年在澳舉辦的展銷會比重有下降跡象,部分展銷會或因規模較小、影響力有限,發展空間受到擠壓。然而,經濟下行,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升高,理應對展銷會需求增加,卻出現量減和功能弱化等挑戰。
當前經濟環境,線下實體店經營艱難,展銷會可成為中小企最佳營銷渠道,助借展會名氣推廣產品。以香港舉辦的大小型展銷會為例,因噱頭和折扣優惠誠意十足,不僅吸引大批本地人拖喼掃貨,也有不少旅客慕名而至,沉浸式體驗消費樂趣,多數展銷會丁財兩旺。
澳門人口基數小,僅靠本地人消費或未必可支撐展銷會的銷量。但隨着大灣區訪澳客量佔比增長強勁,旅客或可成為支撐展銷會的重要助力。未來可嘗試舉辦更多高質展銷會,為會展+旅遊創造更多可能性,相互取暖和引流。尤其如今消費者更着重性價比,可投其所好,匯集高性價比的產品,為展銷會凝聚“抵買”氛圍,並融入更多澳門特色元素和品牌,增加展銷會影響力和辨識度,令澳門會展行業更加百花齊放。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