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內捲 聚焦品質促發展
近日內地充電寶召回事件引發社會關注。曾被譽為“國民充電寶”的羅馬仕更公佈停工停產,揭示行業長期低價“內捲”,影響行業發展,為市場敲響警鐘。
過去一段時間,內地充電寶品牌的價格戰、促銷戰、流量戰遍地開花。為在低價競爭中生存,企業千方百計降低成本,但行業監管滯後,引發系列問題一發不可收拾,凸顯“內捲”容易導致底線失守。
經濟環境低迷,各業均不得不“捲”起來,只求在市場中佔一席之地。如京東進軍內地外賣平台後,與美團、餓了麼兩大行業巨頭短兵相接,三大平台大手筆透過發放補貼佔領消費市場,當中奶茶、咖啡品類是發放補貼重地。有補貼加持,多家茶飲店訂單暴漲,甚至出現“○元購”,茶飲行業被動“內捲”起來。但當平台結束補貼,產品價格回復原價,消費者會否願意購買原價產品,值得深思。過份“內捲”容易導致行業陷入低質、低價的惡性循環,損害消費者權益,更妨礙市場長遠發展。
反觀澳門市場,受全球經濟波動、旅客消費模式轉變,部分與旅遊相關的行業競爭加劇,但應摒棄低質競爭思維,透過良性競爭,推動行業進步,並要懂得探索多元發展路徑。
面對消費者喜好、市場變化時,應深入挖掘獨特需求,提供個性化、高品質產品與服務,提升產品附加值,而非單純依靠價格吸引消費者。現時部分本地餐廳不再盲目跟風推出低價套餐,反之深耕菜品創新,結合特色菜系與烹飪技藝,推出融合風味的特色菜餚,吸引顧客。
時下烘焙店多,競爭日趨激烈,但不少店舖堅持自身特色,研發新口味、創新造型,與同業拼質量而非拼價格,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優質選擇,提升行業整體形象及影響力。
真正的市場競爭力,從不源於低價廝殺,在於精準洞察顧客需求,創造核心價值。當企業擺脫“內捲”思維,聚焦提升品質與多元創新,才可在經濟浪潮中站穩腳,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