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獲股東注資近24億
學者:澳航需優化管治謀發展
【本報消息】澳門航空日前刊登聲明公告表示,把資本額由8.42億元(澳門元,下同)減少至2億元,並隨即增資至逾23.79億元,且已全數獲認購並繳足。即獲股東注資逾23.79億元。有學者表示,澳航持續虧損,期望股東督促澳航優化內部管治,提升營運效率,全球招聘行業專才,加大培養本地人才,既開拓商業市場也配合澳門長遠發展定位。
疫後未止血持續虧損
疫情期間,全球民航業大受打擊。澳航於二一年一月獲國航、特區政府等主要股東注資約18億元,但二一、二二年於疫情管控下,分別錄得7.7億元、10.3億元的巨額虧損,相當於二一年初股東注資的金額,故澳航二二年底股東會通過把資本額減少14億元的方案,避免觸發《商法典》第二百○六條,即當公司資產淨值低於資本額一半時,若股東不增資,則需解散公司或減少公司資本。
二三年初澳門對外通關至今逾兩年,但澳航未能扭虧。二三、二四年分別虧損2.36億元及6.77億元。澳航持續虧損,再次面臨觸發《商法典》第二百○六條。澳門立法會去年底透露澳航提議增資16億元。
據澳航日前刊登公告顯示,該公司根據二五年三月三十一日作出的決議,把資本額由8.42億元減少至2億;根據同日作出的決議,在公告所指的減資作出後,隨即把資本額增至逾23.79億元,且全數獲認購並繳足。
資本額先減後增避雷
按該公告所指的增資23.79億元,較去年底立法會透露的增資16億元方案大增近49%。按照特區政府持有澳航21.5%股權計算,政府注資金額逾5.1億元。
對此,有學者認為,澳航獲股東注資,同時減少資本額至2億元,可能預示未來前景、利潤仍存在不明朗因素,故先行減少資本額,避免短期內抵觸《商法典》規定而再度尋求股東注資。
包括特區政府在內的股東,在五年內向澳航注資兩次,共逾41億元,撇除二○至二二年疫情對全球民航業造成的嚴重衝擊,反映公司內部存在管治問題。期望主要股東加強溝通、檢討、總結公司管治、營運情況,構建可持續的發展策略。特別是明年二月民航業新牌照制度生效後,或為公司營運帶來不確定性,需要加強監管,推動公司改善內部管治。
帶教方式育本地專才
澳航高管主要由母公司調派,每隔幾年輪調,或致經營策略不連貫、不穩定。加上過去三十年未有深入培養本地行業人才,中高層欠缺本地團隊,營運策略未能貼近本地需求。學者建議考慮從全球招聘管理團隊,再以“帶教”方式培養本地航空專才,以澳門所能服務國家所需。
此外,特區政府作為澳航第二大股東,需指派代表出席會議。建議委任具有行業專業知識、營運經驗的業內專才出任,強化監督角色,確保公帑合理運用,令澳航發展商業營運時,可兼顧澳門長遠發展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