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評協:
政策傾斜+加大誘因 推動都更
【本報消息】澳門房地產評估業協會主辦的二十周年系列活動——澳門都市更新與保育及澳門都市建設的回顧與展望講座會昨舉行。該會創會會長柯慶耀表示,都市更新需保留城市文化基因,繼承並發揚傳統文化。建議給予政策傾斜、加大經濟誘因推動都市更新工作。
講座昨日傍晚六時假中華總商會大廈七樓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演講廳舉行。澳門房地產評估業協會會長吳紹康致辭表示,該會今年成立二十周年,講座作為慶祝成立二十周年的系列活動,希望未來每年舉辦相關講座,分享行業專業學術知識、職涯規劃、成功經驗,為評估業、建築業、地產業等專業界別作經驗分享。希望透過嘉賓的經驗分享,推動城市保育與都市更新工作加快進行。
保育城市文化改善民生
柯慶耀首先以澳門擁有中式廟宇、西式教堂、葡國建築風格以及澳門近現代史建築風格等中西文化交匯的角色分享澳門城市具備的獨特魅力,希望引起社會各界對澳門城市保育的關注。
他表示,澳門於○四年提出“舊區重整”概念,至一五年把“舊區重整”擴展至“都市更新”概念,在思想內涵、對象範圍及解決方向等範疇均有顯著提升。“都市更新”不再局限於舊區,而是所有符合更新條件的建築物,有助改善城市整體狀況,更具全局觀及戰略觀。
不過,都市更新工作在實施過程中面對不少挑戰與艱辛,包括先評估舊區及舊建築價值,把建築物及建築群分級處理,若屬文化遺產,需盡可能合理地保護;若具有歷史或藝術價值,則按價值保留立面或重要元素,若價值較低,可在規劃後集體結合重建。目標是保留城市傳統文化,同時改善居民生活,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鼓勵業主參與開展都更
澳門舊區的唐樓潛在不少安全風險,隨着樓齡增加,成為“定時炸彈”,對居民、旅客的人身及財產安全存在極大隱患,故有需加快都市更新工作。他表示,都市更新除了是城市硬件升級、改善民生,更要考慮保留傳承城市的文化基因,繼承並發揚傳統文化不可或缺。
都市更新相關法律已制定,暫住房、長者公寓已落成,為推動都市更新創造條件。不過,房地產行業是投資周期長、投入大的行業,都市更新的主體在收購過程中面對不少阻力,倘有個別住宅單位不配合,將拖累計劃進度,甚至拖跨整體計劃。建議政府大膽推行,未來都市更新加強政策傾斜、增加經濟誘因,鼓勵業主參與開展都市更新工作。